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

羋月傳

羋月宣太后與義渠王私通


上星期去誠品翻《史記.本記》,發現紀錄秦宣太后的這段:「武王取魏女為後,無子。立異母弟,是為昭襄王。昭襄母楚人,姓羋氏,宣太后。武王死時,昭襄王為質於燕,燕人送歸,得立。

據說在其他列傳也有數處紀錄,不過文字合起來也不足五百字。《羋月傳》作者將幾段文字構思佈局成八十一集的劇集,想像力非常豐富。作者蔣勝男曾在2016年時到過香港書展分享寫作心得:走進羋月,走進先秦。據她說,寫宣太后的故事,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關於「兵馬俑的主人可能是秦宣太后」的觀點,於是她把寫好的歷史人物小傳拼合一起,然後決定了以宣太后為主軸。

《羋月傳》給了我對戰國時期生活豐富的想像。那時七國並立,從衣著、色彩、藝術品、甚至士兵的髮髻,都展現了各諸侯國強烈的風格。

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楚國人,可是對於楚國的風貌卻是模糊。楚國在南方,物質豐饒,糧食精緻,民風自由浪漫,為文學提供很好的養分。楚人送嫁車隊在楚秦邊境獻舞時,唱屈原的《九歌。東皇太一》,祭祀楚人最尊崇的天帝,也拜別列祖列宗:吉日兮辰良,穆將愉兮上皇。撫長劍兮玉珥,璆鏘鳴兮琳琅。瑤席兮玉瑱,盍將把兮瓊芳。蕙肴蒸兮蘭藉,奠桂酒兮椒漿。那樂曲氣勢萬千,卻又唱出嫁往關外未知的悲涼。

相反,秦國民風強悍,是虎狼之師。秦惠文王有爭霸之心,任用策辯之士張儀,多次破壞其他諸侯六國的合縱。另外,秦國任用商君之法。雖然劇集一開首就講商鞅出逃,因自己立下的嚴法而被拒諸門外,後被五馬分屍,但他的變法卻影響深遠。宣太后後來斬殺叛亂的王子,也是依從嚴法。

不過,劇中的重點當然是羋月,即是宣太后,秦始皇的高祖母。她的父君秦惠文王在世時,她只是個八子(封號不高的妃嬪)。惠文王死後,其元配惠后的兒子羸武即位,羋氏及其兒子羸稷被送去冰天雪地的燕國做質子。從此看,她的餘生似乎只好在風雪中。不過,不知是否楚國的神靈少司命保佑,羸武原來是一介匹夫,好勇鬥狠,竟與人爭意氣去舉鼎,結果因鼎太重而死。結果,造就了她帶著兒子回秦國,更在位達四十年。

歷史又記載她和義渠王私通:「秦昭王時,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,有二子。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,遂起兵伐殘義渠。於是秦有隴西、北地、上郡,築長城以拒胡。」三十年來,又生過兒子,想必是她真正的愛人。從楚國入秦宮與惠文王生子,是政治婚姻,是身不由已;當上太后,在權力最高峰上,把身體托付於義渠王,是心甘情願。

她也說,世上一切東西都是可以償還的,除了情分,所以,她對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不動容,只想要普通人家庭的溫暖。

曾想過看這些劇集有何用,就正如學茶藝、學瑜伽、學彈琴等事情有何用。但劇中講到古時貴族女子研習琴棋書畫的目的,是為了陶冶性情,增長見識。

「若論廚藝,吾不如庖丁;若論女紅,吾不如縫人;若論歌舞,更是怎麼也精不過,那些坊市的歌舞伎們,但是學了這些,我們可以鑑賞、可以評點」

看《羋月傳》,除了治幽古之情,也感悟了尋常女子沒有的胸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