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

椰棗——中東的沙漠麪包

椰棗,英文名為Dates,是伊斯蘭的齋戒月(Ramadan)的神聖食物。阿拉伯文班的同學信奉伊斯蘭教,在齋戒月送我們班同學每人一盒新鮮的大椰棗。
同學送的椰棗來自英國一慈善團體The Date Project,這椰棗產自約旦河谷,品種名為Medjool dates,中文譯名疑似是帝王椰棗,由敘利亞的流浪人民採摘。中東衝突話題敏感,故此他們強調採摘的地區不涉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爭議地區。
向來喜歡吃棗,但卻從未吃過那般甘甜可口的椰棗,它的外皮軟綿綿的,兩隻姆指的大小,肉質飽滿,咬下去全都是果肉,果核很小,旁邊都是透明啡色的果糖,軟糯濕潤。吃到最後,有點甜得膩人了,於是你得喝口水,但這甜完全是天然的,也不擔心。此物簡直是造物主的傑作,據說這就是亞當與夏娃偷吃的「禁果」,說來也難怪他們。
在齋戒月期間,守戒者從日出後便不得進食,要等到太陽下山了,才可以開齋,而開齋要以一顆椰棗,水或牛奶展開,餐後又以椰棗結束。與杜拜同學在齋戒月期間約吃晚飯,也看見他們隨身帶備幾顆椰棗。英國夏天日照時間長,凌晨五時至晚上九時左右,他們就這樣長時間的不吃不喝,晚上的飯菜上了,他們仍會看著錶等到正式可以吃晚飯的時間。椰棗含有豐富的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、纖維、鉀和維生素A,故此可以迅速增加人體的血糖水平,讓身體的營養回復平穩,故此又稱為「中東的沙漠麪包」。
棗抗旱,需水不多,適合在乾旱的土壤生長,但不易儲存。在不產棗的香港,最常吃的風乾了的紅棗與蜜棗,而在飄洋過海前,母親把塞了許多紅棗與蜜棗給我,要我用它們來調理身體。
依古人的智慧,女人在經期後必需以紅棗熬湯,加點桂圓,煮到棗爛、桂圓綿時,轉小火,加一兩隻雞蛋,讓熱湯慢慢把蛋燉熟。每每飲完此湯,都覺得血氣很快就補回來。蜜棗好像是百搭的,煲什麼湯也加一兩顆,使湯帶點甜味。

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

賽車女郎


準皇妃Meghan Merkle曾當過「數字女郎」(來源:Daily Mail)

「世上沒有醜女人,只有懶女人。」人愈大,愈對此說話有深切體會。的確:廿四歲前,標準的身形還可說是吃老本;廿四歲後,身陳代謝減慢,得好好經營:健康飲食、適量運動,缺一不可。

近期,F1方程式賽車宣布在下個賽季不在聘用賽車女郎,說是「不符合世界潮流」。何謂世界潮流?簡單來說,消費社會不再以男性主導了,故此女人的意見一一要尊重。做生意而已——犧牲一小撮人的利益,換取大部分人的好感。不過,參與賽車的,由駕駛者到觀眾,大多是男人,不知F1最後會不會得罪他們呢?

賽車女郎的身材,是眾多模特兒身材要求中最嚴格的:要高,要四肢修長,最好玲瓏浮突。雖然許多人都批評賽車女郎為「花瓶」,但是許多女郎都對賽車有深度的知識,亦是她們獲得工作時的條件。根據前賽車女郎Michelle Westby 所說,大多數賽車女郎都是大學生,或是有一份全職工作,而她甚至會駕駛賽車。

「花瓶」不一定沒腦,但樣子平庸的,也未必有腦。此為大部女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實,只是世間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,當然向「世界潮流」靠攏,做人舒服一點好,也對自己有利益。男人們為了保持形象,當然也不會發起什麼運動去抗爭。

只是苦了賽車女郎,那麼辛苦練身材,那麼辛苦學習賽車知識,難怪她們齊心反對,要爭取工作權益。現今社會流行「男女之爭」,只怕將愈來愈矯枉過正。

想起準皇妃Meghan Merkle,她於美國戲劇與國際關係畢業後的十年,在娛樂圈浮浮沈沈,期間也做過數字女郎(如上圖)賺取外快,最後,讓她成名的,先是在三十歲時才接到的好角色Rachel Zane,然後才是哈利王子的未婚妻。數字女郎,不過是她人生其中一頁,也是一種正當謀生途徑,繼續追求演藝夢想。

這些正當謀生途徑,是讓美女其中一種發光發亮的平台。失去這類平台,這班社會勞動力(Labour Force)大概變為富豪身邊的秘書吧。

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

旅行的目的



2017的最後一星期,在慕尼黑和國王湖 (Schönau am Königssee)渡過。

乘住在國王十字與羅素廣場之交間的便利,決定此行坐火車,由St Pancras火車站出發,坐歐洲之星到比利時轉車,然後轉德國火車直到慕尼黑。雖火車旅程共花十二小時,但既可減少碳排放,亦可減少拖著行李從機場到市區等麻煩,更可欣賞沿途風光,可謂一舉數得。

慕尼黑主要是與好友C與H聚舊。C說Cool people have never changed,甚有道理。沒有見H六年,她回到家鄉柬埔寨打理幾年家族生意,然後又來了德國讀電腦科技。雖然小鎮使住慣大城市的她水土不服,尤其以德國人的邏輯最讓她摸不著頭腦,但學習新事情畢竟是可喜的。

又說,從前留學時不明白德國人的邏輯,視之為文化衝擊;現在也沒有弄懂德國人的邏輯,但覺他們間中發神經。

但旅者如我,樂於配合。至少他們的火車不錯。

火車旅途最愛的一程,是從慕尼黑往國王湖的BLB (Berchtesgadener Land Bahn),坐上去沒幾分鐘,就已看見浩瀚的雪景,才發現原來此程車廂的窗子特別大。它穿過不少村落與樹林,減少了就在國王湖只住了兩天的走馬看花的遺憾。

想起來,其實大陸的火車也好,只是人多雜亂,忙於觀察與防備,少了一份靜謐。此程看書的意志堅定,翻了百多頁英文小說,算是沒把時間浪費掉。

每次旅行,都不禁思考究竟旅行的目的是什麼。想起旅行帶給我在文字創作上的衝擊與突破,至今那塊海綿卻是沾滿水,扭不出那些多愁善感來。

然後這才發現從前的我,也不過只是「少年不知愁滋味,為賦新詞強說愁」。

想起大學時於AM730供旅遊稿,每篇千五字,賺取外快。三五年後,KOL應笑我:「做乜搞咁多嘢」。

世界變化,一日千里;個人修行,難求精進。

2018年的第一星期,重新出發,但願能規律的完成一件件小事,成為一個Consistent的人。


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

朱古力餅乾


公司的鬼婆同事臨放假前,給全部同事派了朱古力餅乾,當是聖誕節禮物。

那是百貨公司Fortnum & Mason的朱古力餅乾,口感很好,不甜膩。她餅盒放在辦公桌上,叫我們隨意享用。我不客氣的連續兩天拿來吃,午飯後工作一會再吃一塊,竟覺幸福充實。

於是和先生去Piccadilly採購,結果花了半天在Hatchards書店;走多幾步去百貨公司,發現旅客甚多,走了一圈,決定折返書店。

書店的陳列使各種類別的書一目了然。雖然人也多,但不嘈吵,還有Oloroso 和Fino 酒。左手捧書,右手喝酒,是人間享受。

先生方才在Waterstone看中了Paul Auster的新書,在想要不要買,來到這裡則捧多兩本數學書,然後乖乖埋單。然後我發現,排隊埋單的,都是男人。

我則捧了本Oscar Wilde的小說。畢竟數年前在巴黎到訪過他的墳墓。明天坐Eurostar去德國 ,十小時火車,正是讀小說的好時機。

在書店期間,也重新想一遍來英國後的消費習慣。在舊公司做了一年市場通訊,對推廣電郵(eNewsletter) 的內容特別敏感。在Hobbs看中了一對短Boots,落街鋪試後,開始留意它的價格。由十一月開始收到他們30多封eNewsletter,價格打折後還是在120-150間浮動。其正價是199磅,而經過幾次減價後,已開始出現斷碼跡象,於是我決定下單——89磅!便宜了一半有多,還是意大利製造呢。

「早買早享受,遲買平幾舊」的道理不是不知道的,只是還是爽了一會。

花了五十磅買四本書,但其實這些錢未必夠買一雙鞋。讀萬卷書,需要書;行萬里路,需要鞋。

在這佳節,魚與熊掌,兩者兼得,而且明早出發去旅行,我畢竟是幸福的。

鬼婆的朱古力餅乾,竟間接的提醒了我要知足。願各位聖誕節快樂。




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

蘇格蘭的高地牛




在蘇格蘭,普通牛羊見得多,不過此類高地牛(Highland cattle),還是要在更偏遠的地方才看到。
艾雷島(Islay)的威士忌節,連保護鳥類的團體RSPB也來湊熱鬧。飲酒飲得悶,去看鳥類圖片,也機緣巧合與在counter的生態保育大叔Dave聊天。他年輕時在非洲研究螞蟻、蜜蜂和黃蜂多年,在夏天負責帶團去保育區看鳥。剛好翌日有團,也就決定跟他去行山。
集合的地方在一個叫Oa的地方的停車場。開車到附近,在Google Map上找路,找不到,於是問修路工人,他指了大概的方向,去到附近仍是找不到,剛好有貌似當地居民的老太太駛車經過,也就隨著她的車找到了路。
往停車場那條路,就看見這些啡色的長毛的高地牛了。牠們的毛髮蓋著了眼睛,動作也慢慢的,好像沒有殺傷力。我問:可以走近牠們嗎?Dave說最好不要,牠們可是會發脾氣的。
那麼這些牛能吃嗎?理論上應該可以,但農夫們應該捨不得。牠們最重要的功能是做「農牛」,咬走而不咬斷雜草,平衡高地的生態。這裡是罕見鳥類如Hen harrier、Corncrake的聚居地,而這些牛的糞便能生產這些鳥所需的微生物。
霧愈來愈重,原本是來看著名的金鵰(Golden Eagle)的,但卻連對岸的山壁也看不到。走到一半,Dave不建議走下去,只好折返。
又,沿途看見兩隻黑色的野羊,因沒有經濟價值,故此沒人肯養。牠們站得遠遠的,目送我們離開。
野羊是可憐的嗎?誰說,寵不寵你還不是一樣吃草。

送行者 

納棺的最後步驟是化妝

日本電影《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》(Depatures),講述了一個大提琴家因失業,而回到家鄉山形,誤打誤撞成為了專業納棺師的故事。

納棺,是為生命終結的禮儀,從替逝者抹身、穿衣、化妝,到入險,然後讓親友告別,體面的離開世界。最使人動容處,乃是親友聚在一起,看著納棺師做這一連串動作,或回憶與逝者昔日的片段,或因看著逝者漂漂亮亮的離開而舒心。

納棺儀式,原本由親友負責,後來才「外判」給納棺師。如對「死亡」不那麼講究的話,就交由殯儀館負責,將逝者直接抬入棺材。

電影的設定地方山形縣,逝者都能在家中納棺。不知道大城市如東京、大阪等地方是不是也可以。在香港,樓價高企,大概業主都不想有人在家裡死。其實,也不由得你選擇,因為一般人如果不在醫院離世,就要報警刑事調查。

臨終的老人家在不熟悉的醫院裡,聽著儀器的聲音響過不停,嗅著消毒藥水的氣味,斷氣一刻由儀器高聲的宣佈,難免會有股暴烈的氣氛。

想起祖母在大陸的送行儀式,那是16年前的事了。那天,她穿著簇新的碎花套裝,蓋著白布,被放在祖屋客廳的地上。鄉親逐個上前道別,法師在院子準備做法事,香燭燒過不停,煙霧瀰漫,算是熱熱鬧鬧的白事。祖母時達86歲,在她居住了幾十年的熟悉屋子裡去世,想起來,比起香港很多的老人家,算是去得安祥的。

「如果我死,也想有人幫我這樣納棺。」這是片中女店員從事殯儀行業的原因,相信不少女人看完這電影後也這麼想(要加句:大吉利是)。誰不想美麗而有尊嚴,也在親友包圍中,溫柔地地離開世界呢。納棺師的手勢,如茶道師、如壽司司傅無異,細膩而莊嚴。未看過親人接受這儀式時忌諱、厭惡,認為是不清潔的工作,但事後卻都是非常感恩的。納棺師的雙手,幫忙傳遞了他們的愛。

電影配樂由久石讓包辦。納棺儀式的音樂尤其優雅而莊重,使電影錦上添花。

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

羋月傳

羋月宣太后與義渠王私通


上星期去誠品翻《史記.本記》,發現紀錄秦宣太后的這段:「武王取魏女為後,無子。立異母弟,是為昭襄王。昭襄母楚人,姓羋氏,宣太后。武王死時,昭襄王為質於燕,燕人送歸,得立。

據說在其他列傳也有數處紀錄,不過文字合起來也不足五百字。《羋月傳》作者將幾段文字構思佈局成八十一集的劇集,想像力非常豐富。作者蔣勝男曾在2016年時到過香港書展分享寫作心得:走進羋月,走進先秦。據她說,寫宣太后的故事,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關於「兵馬俑的主人可能是秦宣太后」的觀點,於是她把寫好的歷史人物小傳拼合一起,然後決定了以宣太后為主軸。

《羋月傳》給了我對戰國時期生活豐富的想像。那時七國並立,從衣著、色彩、藝術品、甚至士兵的髮髻,都展現了各諸侯國強烈的風格。

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楚國人,可是對於楚國的風貌卻是模糊。楚國在南方,物質豐饒,糧食精緻,民風自由浪漫,為文學提供很好的養分。楚人送嫁車隊在楚秦邊境獻舞時,唱屈原的《九歌。東皇太一》,祭祀楚人最尊崇的天帝,也拜別列祖列宗:吉日兮辰良,穆將愉兮上皇。撫長劍兮玉珥,璆鏘鳴兮琳琅。瑤席兮玉瑱,盍將把兮瓊芳。蕙肴蒸兮蘭藉,奠桂酒兮椒漿。那樂曲氣勢萬千,卻又唱出嫁往關外未知的悲涼。

相反,秦國民風強悍,是虎狼之師。秦惠文王有爭霸之心,任用策辯之士張儀,多次破壞其他諸侯六國的合縱。另外,秦國任用商君之法。雖然劇集一開首就講商鞅出逃,因自己立下的嚴法而被拒諸門外,後被五馬分屍,但他的變法卻影響深遠。宣太后後來斬殺叛亂的王子,也是依從嚴法。

不過,劇中的重點當然是羋月,即是宣太后,秦始皇的高祖母。她的父君秦惠文王在世時,她只是個八子(封號不高的妃嬪)。惠文王死後,其元配惠后的兒子羸武即位,羋氏及其兒子羸稷被送去冰天雪地的燕國做質子。從此看,她的餘生似乎只好在風雪中。不過,不知是否楚國的神靈少司命保佑,羸武原來是一介匹夫,好勇鬥狠,竟與人爭意氣去舉鼎,結果因鼎太重而死。結果,造就了她帶著兒子回秦國,更在位達四十年。

歷史又記載她和義渠王私通:「秦昭王時,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,有二子。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,遂起兵伐殘義渠。於是秦有隴西、北地、上郡,築長城以拒胡。」三十年來,又生過兒子,想必是她真正的愛人。從楚國入秦宮與惠文王生子,是政治婚姻,是身不由已;當上太后,在權力最高峰上,把身體托付於義渠王,是心甘情願。

她也說,世上一切東西都是可以償還的,除了情分,所以,她對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不動容,只想要普通人家庭的溫暖。

曾想過看這些劇集有何用,就正如學茶藝、學瑜伽、學彈琴等事情有何用。但劇中講到古時貴族女子研習琴棋書畫的目的,是為了陶冶性情,增長見識。

「若論廚藝,吾不如庖丁;若論女紅,吾不如縫人;若論歌舞,更是怎麼也精不過,那些坊市的歌舞伎們,但是學了這些,我們可以鑑賞、可以評點」

看《羋月傳》,除了治幽古之情,也感悟了尋常女子沒有的胸懷。